本报北京12月17日电(记者 张翼)经过几个月的认真调试,由一台台计算机构成的中国“电子口岸”系统正式亮相。15日至17日,海关、国税、外汇、外经贸、工商等部门联合组织“中国口岸电子执法系统介绍会”,首都3000多家相关企业先睹为快。
“口岸电子执法系统”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借助国家电信公网,将各行政主管部门分别掌管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、资金流、货物流电子底账,集中存放到中国电子口岸公共数据中心,在统一、安全、可靠、高效的计算机物理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。各部门可进行跨部门、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,企业可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。这种“电子底账+联网核查”系统的启动,将大大减少进出口手续,节省时间,提高贸易效率,进一步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,是贸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。
19日至28日,“电子口岸”的第一批用户将领到该系统的IC操作卡,这标志着中国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在北京地区的试点工作全面推开。
海关总署通关管理司杨国勋司长告诉记者,近期,经过培训的首批用户通过该系统能够办理的业务包括进出口报关、外汇核销、出口加工区海关手续等。他们还将继续推出加工贸易、出口退税、快件申报、转关运输、减免税等服务项目。海关总署专门开通了答疑热线:010—65195991。